Our social:

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

點數旅行新手教學(五):花小錢,省大錢,直接購買哩程是值得考慮的選項

前一篇Brady幫大家整理了日常消費累積哩程的主要途徑,若能善加選擇哩程計劃,飛行累積的哩程能與消費累積的哩程一同使用,更快達到兌換目標,畢竟只有能花掉的哩程,才是好的哩程



然而,有時飛行與消費累積的哩程,距離目標仍有好幾千/萬點之遙,但是某些熱門航線(例如日本櫻花季、楓葉季)如果不馬上換票,可能就與機位失之交臂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哩程數不夠,而是終於辛苦累積到足夠的哩程、好不容易把假請好,機位卻從眼前消失無蹤。因此,Brady不希望大家破費太多,但仍認為有時「直接購買哩程」不失為一個好辦法。

願意花小錢,是省大錢的第一步

Brady最近在友站 TripPlus 前表了一篇沒有年費的信用卡,真的划算嗎?(點我)聊到免年費信用卡未必有看起來這麼美好,銀行不告訴妳/你的隱藏機會成本,可能已經讓妳/你損失了好幾張機票。而很多信用卡雖然有年費,但是只要用心算算,就發現往往持卡實質上是多賺的。

持有信用卡是種投資,Brady建議大家審慎評估、理性分析,不需要害怕有(高)年費的信用卡,因為眼前的花費是為了更大的利益,而這個原則不僅適用在選擇信用卡,也能應用在「購買哩程」上。

有些朋友心裡面可能有個過不去的檻:我累積哩程,是為了可以買機票不花錢,購買哩程豈不是「額外花費」嗎?
但Brady認為「購買哩程」這個方法,值得考慮的原因正是一路走來不斷強調的:
-能花掉的哩程,才是有用的哩程
假設妳/你手頭有三萬哩,旅行目標需要四萬哩才能兌換...
「不買」這一萬哩的機會成本是:累積過程中,位置被訂走與衍生成本+航司更改兌換標準+哩程過期。
「買」這一萬哩的機會成本是:購買哩程的費用。
兌換成機票與升等前,哩程都只是帳面數字,讓哩程的價值儘早實現,入袋為安,是購買哩程最大的價值。
-購買哩程常常是最低成本的商務/頭等艙訂票方式
即使口袋裡沒有任何哩程,購買哩程的目的不再是補足差額,而是直接用購買到的哩程,兌換機票或升等,往往也是划算的。例如香港~倫敦的往返商務艙,價格平均落在 HK$34,000 左右,如果購買哩程的支出僅約 HK$18,000(舉例),妳/你依然省下高達40%~50%的費用,等於只花了半價就能搭到商務艙。




請讓我們堅持路線:放手花小錢,細心省大錢,切莫因小失大。

什麼時候買?

過去Brady曾參酌哩程的兌換能力、流通性、市場行情,評估了一系列哩程價值,並認為當航空公司「賣哩程」的單價與估值相近,就是入手的好時機(點此參考原文)。然而,這個論述最大的問題是:
-哩程價值受使用者所在地域影響很大:例如英國航空的哩程 (Avios),對於香港/台灣居民來說很好用,但對居住在歐洲,有滿滿廉價航空可以選擇的人來說,恐怕未必有價值。
-每個人賺取哩程的途徑不同、成本不同,單一估值只會僵化使用哩程的可能性:如果取得英國航空哩程的成本,只有每哩程 HK$0.04(4 cents per mile)換什麼都划算。反過來看,如果取得成本高達每哩程 HK$0.2 (20 cents per mile),那要用的划算就很不容易。
因此Brady想推翻自己三年前的論述,認為如果把購買哩程視為投資,只要兌換價值大於賺取成本,投報率可以接受,那就是好的兌換方式,畢竟能花掉的哩程,才是有用的哩程

額外提醒,購買哩程視為投資,因此著眼點務必放在「實現報酬」的時候,自住的房子漲很高,但對屋主來說沒有太大實質意義,除非賣掉或是抵押變現,否則就只是個數字。哩程完全相同,換票成功、升等成功的那一刻,過去苦心累積賺哩程的報酬才實現。因此,建議大家不要囤積哩程,持有時間越短越好(信用卡的靈活點數則無妨),結合飛行、消費、購買三大渠道,盡快讓哩程「實現報酬」,才是最值得你我關注的事情。



哪裡買才安心?

目前哩程銷售有三種形式:
-官方販售:例如英國航空 (British Airways) 直接在網站上明碼標價
-官方授權:例如友站 TripPlus, Groupon與法國的vente-privee都有代理英國航空哩程的販售
-私人交易:點數社群中成員間的交易
依據條款與細則,哩程是航空公司的財產,消費者只有使用權,而不具所有權,航空公司從條款上就不允許私人間的哩程/點數交易行為,但因為哩程貨幣化的趨勢,航空公司對這件事情保持沈默。但這不代表航空公司允許了,只是要不要抓?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什麼程度而已。

Brady建議,直接向「官方」與「官方授權」的渠道購買,還是最安全的方法,下圖幫大家整理好囉:


三大渠道累積哩程,快速兌現價值不是夢

最近的三篇文章,Brady與Justin分別經由飛行、消費與直接購買,剖析了哩程計劃的的「累積面」,相信讀者們看的出來,不同的哩程計劃各有各的優點,有些哩程計劃飛行累積效率高、有些消費賺取的渠道多、有些則是月月都在賣不怕買不到,希望妳/你也能一起思索:自己的生活習慣適合哪一種呢?

當然,選擇好的哩程計劃無法只看累積面,「兌換面」同樣重要。一個容易刷卡賺取,但是兌換標準過高的哩程計劃,恐怕只適合少部分人使用,而一個兌換標準低,但是哩程難以取得的計劃,同樣價值也有限。

下一篇Brady將就香港的常用航線,進行2019年全面大比較,看看究竟哩程計劃比較划算!而為了回應讀者的提問,我們有求必應,會在下下篇和大家一起研究,香港地區的高年費信用卡有哪一些比免年費卡划算囉。

0 留言:

發佈留言